广告;名牌的翅膀
有了好酒,还要设法走出“深巷”。为了让“风帆”成为人们心目中蓄电池行业的知名品牌,风帆人可谓费尽了心机:
--国庆35周年大阅兵,经过天安门广场的所有车辆均配备的是风帆产品,为此,国务院和中央军委特向其颁发嘉奖令,风帆人不失时机,先于同行业其他厂家,在中央电视台做广告,背景用的就是国庆阅兵的画面,效果十分可观。
--50周年庆典,风帆牌蓄电池再次被中央军委选定为阅兵式军车配套的蓄电 ;1997年和1999年,香港和门相继回到祖国怀抱,在进驻部队的军车上,装备的也都是风帆蓄电池,风帆品牌的良好形象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1992年底,风帆人在中央电视台看到北京残疾姑娘贺宁的轮椅丢失报道,第三天便派人赶往北京,通过电视台记者找到了贺宁,慷慨相助,当场表示:贺宁车上用的电池,风帆包她终身享用。中央电视台用50秒的时间播放了这一新闻。
--1992年9月22日,澳星发射成功。风帆在人民大会堂举行新闻发布会,向国防科工委和航空航天部赠款20万元,一时成为各大新闻单位报道的热点。
风帆人正是依靠各种广告和社会公益性活动,为风帆品牌插上了翱翔的翅膀!
服务:名牌的护卫
周到细致的售后服务,为风帆品牌竖起了坚强的壁垒。他们在全国建立服务网点和特约经销部,每年举行用户培训班,使用户满意率始终保持较高水平。
1993年,一特约经销部遭受火灾,损失严重,风帆得知消息后,连夜派技术人员前往对受损电池进行返修,使该经销部减少损失5万元。
1992年初,某地用户反映电池漏酸,工厂派人去查,发现是其配酸比重不对,再查设备也是失灵的。尽管不是工厂的责任,100多名电池还是给予了免费重修,并在用户驻地特设了服务点,派专人加酸,以避免此类事情再次发生。
兰州一位残疾人致函风帆厂,说他轮椅车上的风帆蓄电池质量真好,用了4年,还想再买一只,风帆厂考虑到用户系行动不便的残疾人,便派人专程送去一只。
名牌意识,大家风范,感情投资换来的却是长期的经济效益。1993年,风帆产品被评为“全国用户满意产品”和“中国公认名牌产品”,“风帆”商标连续两次荣获“河北省著名商标”,1999年底又跻身“中国驰名商标”行列。
走名牌之路使风帆事业蒸蒸日上。
忆当年,白手起家,几度风雨,几度春秋;到如今,傲视群雄,独领风骚。面对未来日趋激烈的挑战,风帆人将高招迭出,勇往直前。
二十一世纪的名企管理---上兵伐谋:海尔兼并谋略
1988年至1997年的9年内,海尔集团兼并了青岛电镀厂、空调器厂、冷柜厂、红星电器厂、武汉希岛公司等15家企业。1997年是海尔在国内的兼并年,一年内,先后兼并了广东、贵州、安徽等省的6家企业。通过一系列兼并和收购,海尔盘活了近20亿元的存量资产,初步完成了集团的产业布局和区域布局,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近5年,海尔集团的工业销售额以年平均69.1%的速度递增,1997年突破108亿元,为下世纪初进入世界500强的目标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兼并是风险很大的资本动作,海尔人经过多年摸索,已总结形成了一套充分利用自身优势,以无形资产盘活有形资产,以海尔管理、文化模式救活亏损企业的兼并谋略,在历次兼并中,屡试不爽。
谋略之一:输入管理模式,催醒“休克鱼”
海尔选择的兼并目标很有特点:主要选择技术、设备、人才素质均优良,只是管理不善,处于休克亏损状态的企业,海尔人称之为“吃休克鱼”。海尔选择“休克鱼”是基于以下两个考虑:首先,体制不顺使效益好的企业没有被兼并的动力,真正以资本为纽带的强强联合,在国内条件尚不成熟;其次,资金匮乏,使优势企业无力兼并那些需要巨大投资的亏损企业。在我国,企业出现亏损的原因多种多样,但企业经营机制不健全,管理不善是普遍的根本原因。对被兼并的企业,注入资金、技术固然重要,但这只是外部条件的优化,可治标,却不能治本。因此,关键在于解决企业发展动力和经营机制问题,变输血为造血。海尔选择那些硬件不错,只是管理不善的企业,通过输入海尔的管理和文化模式,可以很快使它起死回生,从休克状态苏醒,变得很有活力。
顺德海尔电器有限公司是海尔1997年实施低成本扩张的成功之作,被购并的顺德爱德洗衣机厂符合海尔“吃休克鱼”的兼并策略。该公司硬件设施良好,因管理不善造成企业停产一年多。合资后,海尔集团洗衣机本部仅派去了3名管理干部,但带去的却是海尔倾心培育多年的管理模式、企业文化及雄厚的科研开发能力。6周后,新公司第一台洗衣机诞生,随后大批高质量的洗衣机走下生产线,曾目睹“深圳速度”的顺德人不得不惊叹海尔集团的“海尔速度”。而值得一提的是,盘活这条“休克鱼”的洗衣机本部,正是2年前被海尔集团认作是“休克鱼”的红星电器厂。短短2年时间,在海尔管理文化模式浸润下,昔日“休克鱼”不仅自己苏醒,在市场中纵横驰骋,而且又催醒了另一条“休克鱼”。
谋略之二:品牌动作,低成本快速扩张
1997年,“海尔”的品牌价值达118亿元,居全国十大驰名商标第三位,是“中国最有价值的家电名牌”。“海尔”旗下,已形成了冰箱、空调、冷柜、洗衣机等系列产业,爫“海尔”系数的增值作用愈来愈明显。聪明的海尔决策者们认识到,此时,依托“海尔”品牌,实行资本运营,发挥“海尔”系数的增值作用,正是大好时机,经过认真的市场调研,海尔利用品牌入股等方式,先后低成本收购了红星电器厂,武汉希岛公司。1997年一系列的兼并,更是毫不例外地借助品牌运作,在硬件上没花一分钱,对被兼并的企业进行控股。其中,对合肥黄山电视机厂,实现零成本收购,百分之百控股。如海尔控股的杭州海尔电器有限公司生产的海尔彩电,面市仅3个月便跻身电视机类“98购物首选品牌”前三强行列。贵州海尔电器有限公司从1997年9月初开始试运行3个月,就实现两个突破:首批产品即出口美国;专门为适应西南地区多雨潮湿气侯设计的小王子178冰箱一上市便受到消费者欢迎,上市仅3天即预约多100台。
共12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