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收+废碳转C1燃料”,在不增加外部能源热能的前提下,利用石灰生产中高温CO₂废气作为热源,一步法与生物质废碳或其它含碳燃料(煤炭、焦炭)进行脱碳转化为C1(CO、一氧化碳、煤气)新能源生产石灰。同时利用新型电转化技术把CO2与CO燃气循环利用,达到CO2废气的全部转化再利用,达到取代化石燃料以及增值化和零碳化、负碳化的目的。
生物质能,是指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而储存在植物内的一种能源形式,因其零碳排放、可再生性强等特点,引发全球的广泛关注。从发现火种到历次能源革命,生物质能源为人类“燃烧”了千万年,如今,将再次为我们应对气候变化、拯救大气环境、发展绿色低碳经济而承载新的使命。
降碳与增效并不是矛盾的,唐山金泉公司通过对生物质能在石灰产业项目的开发与运营,通过生物质能源的利用,实现传统石化燃料替代,通过齐肩并进、双管齐下的措施,实现“节能降碳”和“减排增效”的双向奔赴。
然而,在应用“生物质”燃料过程中,不少读者纷纷咨询,对生物质燃料应用中的发展历史、技术原理、应用方式、可行性、成本、产业政策、发展前景等期待更深的了解,《石灰产业》编辑部将从“历史”开始讲起,从“零”起步,为大家陆续讲解大家关注的核心和焦点。
本期文章内容我们先从身边开始,首先走进了“北京汽车博物馆”,了解一下,生物质能在我国的应用历史和在特殊时期做出的巨大贡献,也会了解生物质能在我们的工业实际应用中的经典案例,这也是“碳能”如何在我们石灰生产中应用的“启蒙”思路。
二、原文再现
在北京汽车博物馆藏品库房里,一辆“仲明国产木炭汽车”模型,无声却鲜活地记录着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木炭车盛行的那段历史。该藏品是以20世纪30年代爱国工程师汤仲明发明的“仲明国产燃炭汽车”为原型制作的,于2017年由汤仲明之子汤晓明捐赠。它的背后记录了什么故事?
图片一:仲明国产燃炭汽车模型
1、资源匮乏研究代用燃料
20世纪初,汽车开始进入中国。各方有识之士萌生制造汽车、建立民族汽车工业的愿望。1920年孙中山先生在《建国方略》中提出使用汽车、建造公路、建立汽车工厂和供给廉价燃料的全面设想。
共13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