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钢铁业经历了短暂的高成本、高钢价“时代”,2008年进入了“冬天”。近期,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了一系列促进钢铁市场健康发展的政策措施。在钢铁市场持续低迷,观望气氛浓重的大背景下,钢铁相关新政出台对提振市场信心起到关键作用。我国钢铁业出现交易增加、市场回暖迹象。但业内人士认为,新政能量完全释放仍需时日。
国内钢铁行业经历冰火两重天
中国现在的钢产量在亚洲乃至全世界已经是举足轻重:自1996年我国钢产量首次突破1亿吨,11年来一直保持着世界最大产钢国的桂冠,今年继续保持这一席位早已成定局。中国钢产量占世界钢产量的比例已由2001年的17.7%迅速扩大到2007年的36.4%,占世界粗钢总产量的份额达三分之一以上。
然而,中国钢铁业经历了短暂的高成本、高钢价“时代”,接踵而来的是从未有过的“寒冬”。今年下半年,钢铁价格大幅下跌,行业全面亏损。截至10月底,国内钢材价格比6月末下跌30%-40%。目前,国内市场价格仍处于低位调整状态。
据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统计,前三季度纳入统计的大中型钢铁企业炼钢生铁制造成本同比上升63.55%;9月份大中型钢铁企业有23户亏损,亏损面达32.4%;10月份钢铁企业的亏损面已扩大至60%左右。今年前10个月,国内钢铁企业销售利润率为5.58%,但10月份销售利润率降为-3.23%,亏损呈明。
另外,钢铁产业链很长,上游涉及铁矿石(废钢、合金)、煤炭、焦炭、电力、运输等行业,下游包括建筑(房地产)、家电、汽车、船舶、机械、铁路、公路、桥梁等部门。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寒冷背景下,钢铁产业的长链“很受伤”。
8月份,国内造船板价格开始回落,至10月份均价跌破6000元,跌幅25%。从9月起,船厂从金融机构获预付款保函难度加大,很多造船厂已经撤单。相比之下,机械行业环比降幅较小,但受大环境影响,增长速度也明显回落。各品种钢材市场份额大致为:基建(20%左右),房产(20%至30%)、机械(30%)、家电(10%左右)、汽车(10%左右)和造船(10%左右)。
救市政策横空 钢铁业形势渐明
11月中旬以后,由于政府不断出台扩大内需、稳定经济的政策措施,市场信心得到一定恢复,钢材库存消化取得较大进展,市场逐步企稳,基础设施建设用螺纹和线材价格有所反弹,但下游用户需求支撑价格继续走稳的动力不足,市场价格在低位震荡调整。
工信部与发改委负责人透露,政府部门将在出口退税、技术改造、钢材收储以及兼并重组四大方面对钢铁行业的发展加以支持。鼓励高端产品出口,提高出口退税率。2009年政府将用150亿资金贴息支持技术改造,钢铁行业是重点。现在已经列出了钢铁行业需要支持的一些产品,包括高强度的三级钢筋、高档的汽车板、高排耗的取向硅钢、高速轨道用钢等。
北京兰格钢铁信息研究中心副主任丁根认为,国家安排的4万亿元启动内需资金使钢铁产业链面临着新的机遇,但并非所有钢铁产品都能受益。4万亿中有2-3万亿将落在公路港航、铁路基建、灾后重建、廉租房建设这四大领域。另外,国家10项扩大内需政策有4项与钢铁行业密切相关,它们可以为钢铁产业贡献1.5亿吨左右的新增需求,其中有5000万吨钢材需求将在2009年一、二季度释放出来。最近部分民营钢厂复工与钢材出厂价格开始企稳是钢材市场出现回暖的表现。“预计2009年新增需求约0.88亿吨,更大的需求释放在后年。”据丁根分析,从钢材品种上看,对建筑钢材产品的正面影响较大;重轨需求将大幅增加;H型钢也会从中受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