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铸件的零部件企业压力是最大的。”中国铸造协会秘书长张立波告诉记者,铸件企业一方面要承受铁厂传导下来的原料成本压力,另一方面由于充分的市场竞争,他们又不得不靠挤压利润空间而自行化解压力,很多小型铸造企业由此纷纷倒闭。
作为钢铁企业的下游,济南柴油机股份有限公司物资供应部部长刘伟对此也体会颇深。他告诉记者,今年2月铁矿石合同价格上涨65%后,济南柴油机股份公司采购的钢材型材、板材,特别是普炭钢的涨价幅度已超过30%。其中,6毫米厚中厚板的价格从去年5700元一吨左右涨到了现在的6700元一吨,有的网上报价甚至超过7000元一吨;优钢涨幅与时间虽滞后于普碳钢两三个月,但也涨了30%左右。“在钢厂面前,我们没有话语权。”刘伟说。
张亚军之所以三个月内接连向公司上级递交了两份涨价报告,也是出于钢材、铸件价格疯狂上涨所导致的企业难以承受之重。张亚军说,去年济南柴油机股份公司的原料采购成本6亿元,其中钢铁件成本4.5亿元,如果按涨价10%的保守数字计算,今年的钢铁件采购成本就陡增4500万元,企业利润不断压缩,将影响企业的良性发展。
作为造船厂的上游老大哥,济钢也深深体会到了下游这位用钢大户兄弟的原材料成本压力。薄涛告诉记者,船板占济钢中厚板产量的1/3,市场需求量很大。近几个月船板市场价格涨幅超过1000元。“而国内船的订单量已排到2012年,一亿载重吨约用近4000吨钢材。这些钢材需求量是不可能压缩的。实际上,一些资金不足,无力承担成本大幅上涨的造船厂已经开始倒闭了,现在韩国很多小的造船厂就是这样。而一些大船厂也是靠造雄厚资金实力在维持。”薄涛补充道。
寻求内部化解途径
经过几轮钢价大幅上涨之后,钢厂的成本已经得到弥补。而由于下游行业面对的是消费者和激烈的行业竞争,很难向消费者转嫁成本,下游行业成本压力已经开始聚集。在经过半年的酝酿调价后,白色家电企业已经纷纷提价应对钢价的上涨,而钢材占成本的70%的汽车行业也大呼成本压力太重。
“市场的供求关系决定了钢铁行业在整个产业链中的主导性地位,而重型汽车则是一个充满竞争的行业,我们的成本压力似乎很难继续向下传导。”高增生说,生产载重汽车的原材料90%以上依赖钢铁,但目前重型汽车市场竞争激烈,一汽、东风、陕西重汽等等大型国有重型汽车企业近年来纷纷加大产能扩张力度,一方面加紧抢滩国内重型车市场,另一方面也在积极开拓海外市场,这就决定了重型汽车不可能将成本压力直接传导下去,只有依靠自身的技术创新和节能减排,将生产成本尽量压缩。
同样的成本转嫁难题也摆在了充分竞争的家电市场面前。海尔集团副总裁王正刚向记者坦言,与成本上涨相比,家电价格本轮上调甚至可以说是微不足道的。
“对于我们这样充分竞争的下游行业,根本上只有通过技术创新,走差别化道路,推出高质量,高附加值的产品来吸引消费者,消化高成本。我们最近推出的一系列节能环保的高端家电产品就是企业今后产品发展的一个重点方向。”王正刚强调。
“不能等着冬天来了再买衣服。”王正刚告诉记者,钢材等原料的上涨促使企业开始积极研发和寻找一些可替代原料。而早在铁矿石谈判之前,我们已经根据市场预测了钢材上涨幅度,并加大了对替代原料研发方面的投入力度。此外,我们还通过全球采购的方式,充分发挥了各个国家比较优势,争取把原料和零配件购进价格降到最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