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左右,金昌市金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干法二厂电石渣库检修准备时发生爆炸事故。事故造成现场6名作业人员中4人死亡,2人受伤。2016年9月18日,青海盐湖海纳公司东厂区水泥生产线收尘装置发生电石渣闪爆事故,爆炸致2人当场死亡,1人失踪,12人受伤。
新的一年又将来到,我们石灰行业生产企业和从业人员对安全事故应该如何防范?
(一)、什么是闪爆?
当易燃气体在一个空气不流通的空间里,聚集到一定浓度后,一旦遇到明火或电火花就会立刻燃烧膨胀发生爆炸。闪爆突发性强,火灾危害性大,事发之前常无明显征兆,从发生到结束的整个反应过程甚至不到0.1秒,根本不给人们反应的时间。一般情况只发生一次性爆炸,如果易燃气体能够及时补充还将多次爆炸。
(二)、如何防止闪爆事故?
在实际工作中该如何预防闪爆事故呢?最好的方法就是采取一切可能的措施阻断闪爆发生的条件。闪爆与燃烧发生的条件有共性之处,燃烧发生的条件有3个,分别是:可燃物、助燃物和着火源,而闪爆也离不开这3点。预防闪爆事故,在通常条件下,前两个条件我们不可控,要在控制引爆源上下功夫:1、清除着火源;2、切断危险电源;3、关闭所有现场人员的通讯工具;4、控制好管道内及装车时的流速,防止产生静电;5、控制压力、温度等工艺指标;6、做好设备、塔器及车辆的静电接地。
(三)、闪爆后正确的处理方法
闪爆后,一般应采取以下措施:1、当事故有进一步蔓延的趋势时,应立即将人员疏散到安全地带;2、如有人员受伤,根据实际情况采取清洗、包扎等措施,受伤严重时应立即拨打120求救;3、根据产品的理化特性采取有效的灭火方法,将事故的影响降到最低;4、如遇不可控的火灾及危险时,应组织所有人员及时撤离,以减少人员伤亡,并拨打119等待救援。
(四)、闪爆事故发生后如何自救?
1、大火导致的烧伤和烫伤:①低下身来,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以防烟雾吸入导致窒息或中毒,找到安全位置等待救援;烧、烫伤后尽量不要用冰块敷,这是由于烧、烫伤后皮肤周围温度过高,会引起皮肤表层或深层组织的损害。用流动水冲洗、浸泡或冰敷等均可以降低皮肤周围的温度,具有一定消肿和止痛的功效。但是由于烧、烫伤后的创面皮肤组织较脆弱,冰敷可能会使受损的创面发生进一步损害,从而导致伤口恶化或发生冻伤等;②切勿带火奔跑或用东西拍打。不可在火场大声呼喊,以免导致呼吸道烧伤;③如果衣服粘住皮肉,切忌强扯;④切忌乱涂药物及牙膏、酱油等;⑤不能凭肉眼判断烧伤程度,有时表面好像不严重,但里面烧伤严重。
2、化学品带来的伤害:①化学品灼伤:迅速脱去被化学物玷污的衣裤、鞋袜等。用干净的物品将化学品擦干,不要随意涂上油膏或红药水。被浓硫酸和生石灰烧伤可先用干布料轻轻拭去,再用流动水冲洗。被黄磷烧伤时应用大量水冲洗、浸泡或用多层湿布覆盖创面;②化学品对呼吸道的损伤:在安全的情况下,立即离开现场。注意用毛巾或其他棉织物捂住口鼻。
3、外伤出血:①用干净的冷水或温水轻轻冲洗伤口。将衣服撕成布条包扎止血。包扎时靠近伤口的上部,即离心脏近的地方。如果送往医院的路程较远,包扎处要隔半小时放开一次,5分钟后再包扎一次,如此循环,以防坏死;②小伤口可直接压迫伤口;③抬高伤口,高于心脏;④如果异物在伤口里,不要取出来,以免出血更严重。
4、冲击带来的震荡伤:①冲击胸腹部,可能造成肝脾破裂。因此,受到冲击的人,即使当时没有感觉,最好也应马上去医院接受检查;②骨折。注意小心搬运和及时固定。尤其是颈椎骨折的伤者,宁可等待救援,也不要随意搬动,以免在搬运中造成更大的伤害;③头颅损伤,包括脑积液渗漏、耳鼓膜穿孔。因此,如果觉得头部受到冲击,务必去医院检查头颅是否受到损伤。
四、总 结
这些安全事故,警示我们安全责任重于泰山,容不得丝毫怠慢。安全无小事,安全涉及经济社会和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无数教训告诉我们,许多安全事故都是因为疏忽大意造成的。切实分清职责、压实责任,是防止安全事故的最有效举措。
我们都熟悉一句话——安全第一。安全是社会生产生活的基本要求,也是我们从事一切工作的底线。没有了安全,什么也谈不上。社会现代化程度越高,对于安全的要求也越高。在现代化的严密体系中,任何一个细小疏忽都可能影响安全大局,而任何一个安全事故,又可能造成比以往大很多倍的损失。时至今日,安全早已不仅仅是一些高危行业的事情,而是涉及经济社会和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可以说,安全无处不在,而安全上的“一失”,损失就可能是“万无”。
安全问题最怕麻痹大意。安全的道理有千条万条,安全的意义大家也都清楚,可有些时候有个别人还是容易大意。无数教训告诉我们,许多安全事故都是因为疏忽大意造成的。千万不能以旁观者的心态看待安全事故。对每一起事故,我们都要举一反三;对每一起事故,即使发生在千百里之外,我们也要有切肤之痛。如果看到别处发生的事故,自己就感觉睡不着觉,有了这样的警觉,才能更好地审视自己的工作,认真找出安全隐患,切实做到防患于未然。
做好安全工作,最重要的是压实责任。除了重大自然灾害,大多数安全事故的发生在于人为因素,换一种说法就是失责。制度在那里,规定在那里,条条要求也都清清楚楚地写在那里,就是有些人觉得“不要紧”。一丝“不要紧”从心头闪过,弄不好就会酿成大祸。所以说,必须采取办法让制度和规定更管用,切实分清职责、压实责任。这是防止安全事故的最有效举措。
资料编辑:
共9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