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时间,美国和中国在经济政策方面的“互动”频率明显提高。
比如,在温家宝总理对在美投资安全表示“担忧”之后,美国总统奥巴马及其首席经济顾问萨默斯迅速作出反应,表示美国投资是安全的,中国等其他投资者不必担心;在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提出以新的主权储备货币替代美元后,奥巴马也迅速作出回应说,美元的基本面仍是强健的,没有确立新的主权储备货币的必要性。
中国证券报31日的报道认为,中美间存在着明显的分歧;但从这种快速反应看,严峻的挑战、共同的利益使两国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需要对方。尤其是在美国深陷金融危机、中国经济影响力不断扩大的背景下,正如许多美国经济学家所指出的,美国现在也不得不在一些主要经济问题上倾听中国的见解。
目前这些问题基本都是围绕着即将召开的二十国集团(G20)峰会展开的。美国近来的举动显示,为应对新的国际经济金融形势,美国正在以积极的姿态与中国进行沟通。
国家关系的好坏,最根本是出于国家利益的考量。美国积极与中国进行沟通,自然是因为与中国合作有利于当前的美国经济。
首先,中国是美国最大的债权国,美国进一步刺激经济必须发行更多国债,而很大部分也需要中国、日本等拥有大量外汇储备的国家购买。
其次,中、美在一些重大经济政策上也有契合点。中国制定了规模达4万亿元人民币的刺激经济计划,美国的奥巴马“新政”规模则高达7870亿美元,两国在刺激经济举措上最积极、最有力。美国对此次峰会的首要目标,就是推动各国采取更积极的刺激经济举措。在欧洲对此持保留态度的时候,美国将更加迫切地需要中国的配合。
再次,中美两国经济互相依赖的程度明显增强。作为世界第一和第三大经济体,中美贸易虽存在不平衡,但基本上已处于“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状态,中国出口产品需要美国市场,美国也看中中国广大且日益扩大的市场。两国之间的合作有助于共同应对当前危机。
作为新兴经济体,中国有着完全不同于美国的自身利益。在这次可能决定未来国际经济金融秩序的峰会上,中国理应有所作为,除了可在力所能及的基础上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和世界银行增资或提供援助外,更应要求这些机构深入改革,适应当前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化。
对中国来说,当前最主要的任务,则是在IMF和世行的改革中,呼吁提高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的发言权和代表性;同时,两大机构的高管任命不应为美欧垄断,而应从全世界范围任贤选能;此外,IMF不能只关注发展中国家的汇率问题,也要监督发达国家的金融政策,尤其是美国在作为储备货币的美元问题上的政策走向,因为这牵涉到中国外汇储备的保值问题。在这些问题上,中国既与美国有合作,肯定也有斗争。
此外,经济危机使各国保护主义抬头,中国应敦促各国,尤其是美国和欧洲抵制这种倾向,因为这对外贸依存度高的中国至关重要。而作为一个负责任大国,中国还应敦促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帮助穷国缓解当前的人道主义危机——对这些穷国来说,它们并不是危机的制造者,而是危机的最大受害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