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3 ]
改革开放的30年,也是国有企业改革的30年。在过去的30年中,国有企业改革不断深化,国有经济不断发展壮大,在国民经济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今年正值改革开放30周年,也是国企改革的30周年。在这一特殊时刻,国资委主任李荣融日前接受了本报记者的独家专访。
国企改革历经三阶段
本报记者:经过30年的改革发展,国有企业实现了从政府行政机关的附属向市场主体的转变。请您介绍一下整个国企改革的过程。
李荣融:大致来说,国企改革经历了三个阶段。用一个形象的比喻来说,国有企业改革这30年就像一场比赛。
第一阶段是从改革开放初期到十四届三中全会,大体用了15年的时间。主要是通过扩权让利、实施承包经营责任制,把国有企业引入市场,实际上还没有真正进入市场,我把它比喻成比赛前的热身。
第二阶段是从这以后到2003年以前,大体用了10年时间。这一时期国有企业开始进入市场,按照市场规则参与竞争,我把它比喻成预赛。一赛就赛出问题来了,针对暴露出来的问题,开展制度创新和结构调整,以适应真正的市场竞争环境。
第三阶段是2003年以后。这一阶段是国有经济真正开始参加正赛,国有企业按照市场规则,与其他所有制性质的企业一同参与公平竞争,享受同等的市场待遇。
本报记者:每个阶段对于国企改革发展来说有着怎样的意义?
李荣融:应该说,国企改革的每个阶段对于国有企业的下一步发展都有着不可替代的重大意义。
改革开放以前,国家对国有企业实行计划统一下达,资金统贷统还,物资统一调配,产品统收统销,就业统包统揽,盈亏都由国家负责,国有企业没有经营自主权。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要让企业有更多的经营管理自主权。按照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改革方向,先后在国有企业推进了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利润递增包干和承包经营责任制的试点,调整了国家与企业的责权利关系,进一步明确了企业的利益主体地位,调动了企业和职工的生产经营积极性,增强了企业活力,为企业进入市场奠定了初步基础。
在第二阶段的十年间,在国有大中型企业推进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试点,采取改组、联合、兼并、租赁、承包经营和股份合作制、出售等形式放开搞活国有中小企业。特别是1998年-2000年,党中央、国务院带领国有企业实施了改革脱困3年攻坚,通过债转股、技改贴息、政策性关闭破产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减轻企业负担,推动企业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促进国有企业的优胜劣汰,实现了国有企业的整体扭亏为盈,为国有企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
进入第三阶段,针对长期制约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体制性矛盾和问题,党的十六大提出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重大任务,明确提出:国家要制定法律法规,建立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分别代表国家履行出资人职责,享有所有者权益,权利、义务和责任相统一,管资产和管人、管事相结合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中央、省、市(地)三级国有资产监管机构相继组建,《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条例》等法规规章相继出台,在国有企业逐步实施了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责任层层落实,国有资产监管进一步加强。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创新进一步激发了国有企业的活力,国有企业改革取得了重大进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