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务院提出的扩大内需促进增长的“国十条”中,将保障性安居工程、改善民生列为首项任务。在中央今年第四季度追加的1000亿元投资中,“保障性安居工程”投资已近十分之一。紧接着,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对外公布,今后3年内,中央财政将投资9000亿元,用于廉租住房、经济适用房等相关保障住房的建设方面。以解决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为核心目标的住房保障投资建设将驶入快车道。
各地安居工程纷纷加码
有数据显示,截至三季度末,全国已开工建设廉租房32万套,各地投入的180亿元已接近去年全年投入的2倍;而2007年全年各地用于廉租住房制度建设的资金为93.8亿元,新增廉租住房10.5万套。经济适用房方面,前三季度各地新开工的经济适用住房为85万套,到年底预计将超过120万套,已完成投资860亿元,属投入力度最大的一年。
但这只是个开头。2009-2011年,通过9000亿元的住房保障投资,政府预计将解决约1300万户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问题。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齐骥表示,加快保障性安居工程的建设,“既是保障民生的需求,也是拉动内需的有效手段。”
似乎正是与建设部对外公布的9000亿元全国保障住房投资计划相呼应,上海紧随其后在住房保障体系的投入方面接连加码。在日前上海市政府召开的工作会议上,出台的八项措施提出了“加快推进安居工程建设,促进房地产市场稳定健康发展”;而在此之前,上海市相关部门业已对廉租住房的相关制度进行了重新部署。
并不仅仅是上海,各地政府的保障安居措施也纷纷展开。北京市建委表示,明年保障性住房和限价房建设总规模力争达到850万平方米,进一步扩大建设力度。江苏省则提出计划用3年时间建设3.6万套廉租房,至2010年全省建成经济适用住房15万套。杭州、广州两地几乎同时对外发布了保障性住房体系的计划,前者以“经济适用住房可先租后买、租买结合”为原则,以两大政策解决“夹心层”家庭的住房困难;而后者的住房保障体系已初现端倪,首批逾2000套经济适用房将在11月下旬推向市场,此外,根据新的工作目标,2012年底前可基本解决77177户城市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
开发商争食“蛋糕”
“对于开发商来说,能够参与保障性住房体系的建设,会是个很好的机会。”一位民营房地产企业高层表示,“做商品住宅现在难卖,造保障性住房既可以打造品牌,还可以得到政府和银行方面的支持,等于拓展了融资渠道。”
凡事率先的万科早已参与到廉租房市场,龙湖地产也开始涉足北京的“两限房”项目。除此之外,碧桂园早在今年2月份,便向广东顺德相关部门递交了意向书,表示愿意由企业垫资兴建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
中国指数研究院副院长陈晟认为,改善民生为主的房地产开发将成为主流,对于开发商来说,能够参与其间,是有效提升品牌和市场竞争力的机遇。“虽然参与开发利润很薄,才一至二个百分点,但这种开发项目是纯粹跑量的,实际点来说,就算对申请房地产开发资质也有益处。”一名开发商直言不讳。
据了解,在部分城市实行的“两限房”建设过程中,为了实行市场激励,开发商除了完成计划内工程之外,会有部分配套项目可自主经营。“这部分商品房的消化,也可为开发商制造一定利润。”北京一家房企负责人表示。
但也有业内人士表示,目前在保障房领域内,大型国有房地产企业仍然占据主导优势,民营企业即使有心,也没有途径进入这个市场。陈晟认为,保障性住房体系原本便带有政府主导性质,因此国营企业的参与属于“当仁不让”,但民营企业的介入,也可为住宅产业化与研究产品方面带来新的经验和提升。
市场面临“三七”分化
大规模投入的保障性住房开始进入市场,是否会对商品住宅造成影响?这始终是业内外的关注焦点。在今年年初,冯仑曾经表示,由于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开发建设的被重视,全国房地产市场将面临重新划分。他指出,整个市场将由70%的廉租房与经济适用房以及30%的商品房两部分构成。“从理论上来看,如果9000亿元投入落实的话,应该是会对商品房住宅市场造成影响的。”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发展研究所所长李战军表示。
不过,申银万国在最近的一份报告中指出,根据已公布的住宅规划,未来各个城市虽然都将加大保障性住房的建设力度,且预计保障性住房开工面积将占比在10%以上,但由于以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为主的保障住房供给结构,将对购买人群严格届定为中低收入,对商品房购买群体的分流作用不明显,因而对行业的影响将比较有限。
一家专注于中高档住宅开发的房地产企业也持有相同观点,该企业内部人士认为,房地产市场发展至今,对于物业要求早已出现细分化,因此商品住宅部分仍有市场。“我们既然专长于中高档住宅开发,就会致力于在这方面继续发展。”
“各地政府对于保障性住房的准入门槛、管理机制等系统的制定,仍然处于摸索阶段,在具体落实执行过程中,可能还会出现一些问题,所以这是个异常艰巨的工程。”李战军说。
共2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