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纪鸿,浙江平湖一家箱包出口企业的负责人,今年以来他的企业原材料价格上涨了近10%,人民币升值超过5%,劳动力成本也在不断攀升……
“压力不断增大,身边不少企业的日子很不好过。好在凭我们产品和销售渠道的不断创新还能应对,市场逼着我们想办法。”施纪鸿告诉记者,他们通过提高产品档次和销售模式创新使得企业的利润增长依然高于成本增长。
经济形势的变化企业感受最真切。在国内外错综复杂的局面中,受经济周期等多种因素影响,今年以来中国经济增速有所降温。
经济增速有所放缓
中国经济增长不断加速已经八年了。然而,今年以来,中国投资、出口的实际增幅都同比有所放缓,消费比较平稳,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总体上放缓了奔跑的速度。
“初步判断,2007年可能是此轮高速经济增长的峰值,到2008年后可能会逐步回落。”长期从事国民经济核算的国家统计局副局长许宪春日前曾公开表示。
作为政府官员,许宪春谨慎地用了“可能会逐步回落”。在经济学界,越来越多的经济学家通过数据分析,指出经济增速正从高位逐步放缓。
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头号动力投资,今年前五月同比增长25.6%。从数字上看,这一增幅仅比去年同期回落了0.3个百分点,但考虑到同期8%以上的投资品价格涨幅,投资的实际增幅回落是比较明显的。
“过去我们担心投资增长过快,从最近的情况看,投资实际增幅已经趋于回落了。”发展改革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王一鸣近日在一次宏观经济论坛上表示。
出口形势也不乐观。在今年4月份举行的第103届广交会上,来自中国最大出口市场之一美国的客商人数和签约额都降低了一成左右,一些美国客商更是提出,把支付货款的期限从30天延长到120天甚至180天。
“世界经济的状况,已经对中国出口带来了影响。”国家统计局总经济师姚景源认为。今年前五月中国出口22.9%的增速,比去年同期回落了4.9个百分点,贸易顺差更是同比下降了8.6%。
被寄予厚望的消费,今年以来虽然以20%以上的速度增长,但考虑到同期超过8%的居民消费价格上涨,消费实际增长速度与往年相比总体平稳,略有上升。
宏观经济各项数据的回落,汇集起来是中国经济增速的回落。从一季度数据看,中国经济同比增长10.6%,增速比去年同期回落1.1个百分点。从统计局编制的对经济未来走势进行预测的最新宏观经济先行指数来看,也已连续数月略降。
“经济增长是有内在规律的,有波峰也必然有波谷。”北京大学国民经济核算研究中心研究员蔡志洲介绍,中国经济过去五年在10%平台上连续加速增长,这在世界上是不多见的。
与以往的大起大落相比,此轮经济周期呈“慢起步、匀加速、缓减速、稳着陆”的态势。1999年7.6%的谷值与2007年11.9%的峰值,仅相差4.3个百分点。
“中国经济确实是从持续升温开始转向有所降温,但处于正常区间,还保持在一个比较高的速度上,不能说经济形势发生了逆转、发生了衰退。”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部研究员张立群分析认为。
适度降温是宏观调控所期望的
经济增长出现降温,使得一些人对经济形势产生了疑虑和担忧。
国家统计局顾问、原局长李德水指出,面对国际经济环境出现的变化和国内接二连三自然灾害的冲击,不少人对今年中国经济发展的趋势心存忧虑。这可以理解,但更应看到,中国经济的基本面是好的,仍然表现出平稳快速增长的良好态势。
“经济增长速度的适度回落,不正是宏观调控的预期目标么?”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研究所所长汪同三认为,今年以来中国宏观经济发展基本正常。
从经济增速跃上10%平台的2003年开始,中央就发现了经济运行中的不健康因素,启动了这一轮的宏观调控。最初提出控制固定资产投资过快增长,采取了收紧土地和信贷两个闸门的办法。随着经济持续升温,“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向过热”又明确提了出来,实施从紧的货币政策和稳健的财政政策。
正像汪同三所说的那样,经济增速的适度回落,是我们持续多年宏观调控政策效应积累的结果。而且,今年一季度10.6%的增速,与过去五年平均增速基本持平,高于过去30年平均增速。
在速度有所回调的同时,经济运行的质量有所改善。投资、出口实际增幅回落,消费稳中有升,这意味着需求结构得到改善。节能减排继续保持单位GDP能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双下降”。
雨雪冰冻灾害、汶川大地震没有对全国经济运行产生大的负面影响,中国经济依然保持着强大的内在动力。从农业转向工业、工业转向服务业,13亿人口对更好生活的期待和努力,为中国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空间和持续动力。
“中国经济依然保持着强劲的基本面和较大的赶超空间。”世界银行高级经济学家高路易说,中国经济增长已经放缓至一个更可持续的速度,但依然保持强劲势头。
经济学界普遍认为,9%至10%是中国经济增长的理想水平,而今年经济增长率预计会在10%左右。李德水预计,中国经济不单是今年而且在今后一个时期继续保持平稳快速发展是完全可能的。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6月24日在两院院士大会作报告时指出,今年以来,面对国际经济环境的重大变化和国内自然灾害的突然冲击,党中央、国务院沉着应对,果断决策,一手抓抗灾救灾,一手抓经济社会发展,保持了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势头和社会和谐稳定的局面。
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经济基本面未变、继续保持较快增长。然而,增速有所回落的中国经济,面对国内外错综复杂的环境,今后走势如何?
“要继续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控制物价过快上涨,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6月24日在全国政协专题协商会上表示。
从目前情况看,经济增速的回落是有限的,是符合宏观调控的预期目标的,但依然要增强风险意识和忧患意识,避免出现大的回落。
中共中央、国务院6月13日召开的省区市和中央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会议指出,增强宏观调控的预见性、针对性、灵活性,把握好宏观调控的重点、节奏、力度。
“如何应对经济降温,把降温控制在一个怎样的范围内,还要在密切观察的基础上,灵活应对。”张立群认为,当前中国经济面临的形势复杂,出现的变化有的刚刚开始,许多情况和走势需要密切观察。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许光建指出,今年中国经济发展面临国内外一系列复杂因素和严峻挑战,而且叠加在一起,是近年来少见的。
今年的中国经济,面临着国内严重自然灾害、经济周期出现回调、通货膨胀压力依然较大,国际油价飞涨、世界经济放缓、新兴市场国家金融风险加大等错综复杂的局面。
中国经济目前遇到的困难之多,某些方面是前所未有的,必须提防风险。前进中的问题要用发展的办法来解决,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是前提条件。
防止价格过快上涨依然是宏观调控的突出任务。当前的通货膨胀压力,是过去多年中国经济高增长、低通胀的积累。虽然经济增长周期开始回调,但物价上涨存在滞后现象,而且输入型通胀和成本推动型通胀压力渐显,不能掉以轻心。
王一鸣认为,未来宏观调控的基本趋向,要注意两个避免:一是避免中国经济周期性回调和政策性紧缩,再加上外部环境影响等因素的叠加,使得经济增速大幅回落;二是避免国际输入性价格上涨的压力与国内多年高增长积累的各类价格上涨相互叠加,造成通货膨胀的持续压力。
“中国无需放松其宏观调控的基调。但全球经济的不确定性要求中国在宏观调控中保持警惕性和灵活性。”高路易认为,在未来几个月中,中国密切监测全球和国内宏观经济走势、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加以应对是非常重要的。
在经济增速有所回落、通货膨胀压力较大的今天,中国经济正面临着一场越来越真切的巨大转变。
“前些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对许多企业而言很遥远,现在得真刀实枪干起来了。油价电价都上来了,土地、工资成本也高了,再一味依靠粗放型经营没有出路了,得依靠自主创新,进行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这是一个痛苦的过程,但会奠定中国经济更加美好的明天。”蔡志洲指出。
共2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