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钢铁涨价狂潮还将持续多久? 来源: 除食品涨价外,近期最吸引老百姓眼球的涨价事件,大概非钢铁莫属了。 人们似乎发现:钢铁几乎无孔不入,钢价上涨带来的影响也无所不包,比如可能以前很便宜的那款白色家电马上要提价了,想买车的人觉得车价下跌的空间已经十分小了,而股市上钢铁企业也是几家欢乐几家愁;国家好像也很紧张,铁矿石涨价65%的第二天,国土资源部就宣布在全国范围内重新探寻铁矿石。 在此起彼伏的涨价声中,人们不禁要问:钢价到底走向何方?这是否表明高钢价时代已经真的到来? 一块并未"着地"的石头 "这块石头并未着地,不排除后期再度发生变数的可能性。"钢铁研究专家徐向春向记者表示。 徐向春所谓的"石头"就是当前炙手可热的铁矿石。自2月22日宝钢股份接受淡水河谷与日本新日铁等钢铁公司达成的涨价65%的协议之后,铁矿石的谈判并未中止,只不过谈判的双方已经变成力拓和必和必拓两家澳大利亚矿企与宝钢,不少钢铁行业的资深人士也向记者证实了这一消息。 斡旋的焦点仍然是海运费。由于地理位置上的差异,巴西和澳大利亚运往亚洲的铁矿石运距相差1倍多。虽然2007年度铁矿石谈判价格涨幅只有9.5%,但是当年海运费价格却大幅上涨。 有数据显示,2007年初,从澳大利亚和巴西图巴朗至北仑港的海运价格在年初分别为15.8美元/吨与33.6美元/吨,到了年末,这两个价格分别涨至34.9美元/吨和81.1美元/吨;两条航线年内涨幅分别为106.5%与115.2%,均远超2007年度长期矿价9.5%的涨幅。 若以平均到岸价格计算,2007年全年,巴西矿石均价约为108.74美元/吨,澳大利亚矿石均价约为76.46美元/吨。如此大的差价,自然会引起谈判方,尤其是澳大利亚矿石供货商的不满。 因此,自2007年年末铁矿石谈判开始,澳大利亚矿企坚持认为澳矿的实际价格过于便宜。他们希望中方能给予补偿,或者将铁矿石进口计价方式改为到岸价格。 "这一要求不可能得逞。"联合钢铁网分析师胡凯认为,他给出的理由有二:如果宝钢接受要求,这就破坏了28年形成的谈判机制;如果海运费涨价,相应的日本、欧洲的钢企都必须涨价,这就会遭致联合的反对。 "铁矿石的价格并未见顶,虽然涨价的几率非常小,但不能完全排除这种可能性。"徐向春表示。 钢市:走入"历史的循环"? 据悉,这一波钢铁价格的飙升始于2007年下半年。河北姜家营变电站的突发事故导致河北大批钢厂被限电,这为后来的涨价播下了火种,此后钢价有如燎原之势,2007年底很多钢材品种的累计涨幅已达20%。春节之后良好的需求让这种势头更加猛烈的向上冲刺。 钢价到底走向何方?这种火爆的场面还能持续多长时间?某资深钢铁专家向记者透露,目前的钢价正在进入"历史的循环"之中,现在的情况和1993年极为相似,他不无忧虑地表示。如果以螺纹钢为例,目前的平均价格大约在5060元/吨,而在1993年,被称为泡沫市中的螺纹钢最高价格也达到3900元/吨。 但是,钢市在1993年上演精彩一幕之后,就步入了7年的漫漫熊市,均价最低跌到2000元/吨,直到2000年钢市开始回暖。 "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目前的钢铁市场虚火并不旺盛,因为横向对比,自1993年到2007年,以平均价格计算钢材的涨幅约为30%,而同期成本却上升了一倍以上。"兰格钢铁网某专家向记者表示。 这并不表示钢铁企业高枕无忧。如果将钢铁价格的波动反映在一条波浪曲线上,它与经济周期的变化是极为符合的。1993年之后钢价低迷,根本原因在于宏观经济进入调整,市场需求不足。这也是众多经济学家担忧之处。 "我的观点比较悲观,虽然短期这种局面尚能维持,但长期来看,我觉得钢铁的价格一定会下跌的。"联合钢铁网分析师胡凯告诉记者。 谁是高钢价真正的受害者? 前日,巴西淡水河谷公司发布2007年度财报:2007年第四季度净利润由2006年同期的33.7亿雷亚尔增长至44.1亿雷亚尔(26.4亿美元),同比增长29%;2007年全年净利润为200.1亿雷亚尔,较2006年的134.3亿雷亚尔增长49%;受此消息刺激,淡水河谷公司巴西圣保罗证交所的股票当日收盘上涨2.2%。淡水河谷靓丽的业绩在很大程度上来自中国钢企对巴西矿石的进口。2007年,中国钢企从巴西进口铁矿石9762.93万吨,同比增长28.72%。毫无疑问,在全球钢价的涨价狂潮中,最先获利的是三大矿业巨头,这得益于中国这个新兴市场的崛起。 有钢铁专家向记者算了一笔账:如果以目前的涨幅为10%计算,市场总共的销售额大约为20000亿元,也就是说钢铁企业需要向下游市场转移2000亿元增加的成本。 "从目前的市场来看,下游的市场完全能够吸纳涨价的压力,因为有强大的需求在支撑。"中信证券研究员周希增此前向记者表示。这似乎表明钢铁涨价最后的受害人必然是终端的消费者,至少从短期来看是这样。 "首先市场有涨有跌才是常道,暴涨之后的消极效应肯定会滞后的显现出来,因此,从长远来看谁是真正的获利者或受损者,并不确定。"徐向春向记者表示。 历史似乎也佐证了徐向春的观点。1993年钢价整体"跳水"后,一大批年产能低于15万吨的小型钢铁企业停产。2005年、2006年的下半年都出现了钢价暴跌,其结果是大量贸易商亏本退出了钢材贸易领域。而这最终导致政府出台淘汰落后钢铁产能的政策。 在这个轮回中,能源、环境的破坏甚巨,谁又配得上是最后的胜利者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