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产能增长由冶炼转向深加工环节
自2002年以来,我国炼铁、炼钢等钢铁冶炼能力增长迅速,目前已基本饱和;轧钢和钢材深加工能力在结构上还有缺口,将成为未来钢铁企业投资和发展的主要方向。
从2006年开始,我国粗钢、生铁的产量增速开始逐步回落,但我国钢铁生产的基数巨大,钢铁产量的绝对增长数量依然十分客观。未来几年,我国粗钢、生铁的产量增速将进一步回落,钢铁工业将步入低速增长阶段。
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07年底,我国高炉炼铁能力约为5.5亿吨,国内高炉产能利用率约在85%以上,部分高炉产能利用率达到90%以上,高炉炼铁产能没有出现严重的过剩。从结构上来看,我国大型高炉数量偏少、小高炉数量偏多。国家发改委在2007年加大了对落后产能的淘汰力度,首次采用行政命令的方式强制淘汰300米以下高炉,涉及炼铁能力近1亿吨,我们预计到2010年我国300米3以下的高炉将基本被淘汰。小高炉被淘汰后,形成的生铁供给缺口将由大型高炉来取代,由于目前国内仅有大型钢铁企业才具备建设大高炉的实力和资格,对小高炉的淘汰实际为国内大型钢铁企业的产能扩张创造了条件。
相关资料显示,到2007年底,我国炼钢总能力约达5.8亿吨,平均粗钢产能利用率为88.95%,处于较高水平。这说明国内炼钢能力不存在严重的过剩。但炼钢能力的结构分布偏差较大,转炉钢和电炉钢的利用率水平存在较大差异。受废钢资源不足的影响,目前中国的电炉利用率严重偏低。2007,电炉生产钢坯仅约4000万吨,产能利用率不到40%。同时,电炉钢的原料结构也发生了较大变化,由过去的以废钢料为主转变为废钢料和生铁料各占一半。电炉钢生产原料的变化表明我国钢铁工业对铁矿石资源的依赖程度正在不断加深。与电炉钢利用率偏低形成对比的是我国转炉钢的产能利用率高达90%以上。我国政府在淘汰落后炼铁能力的同时还将淘汰20吨以下的小转炉,涉及炼钢能力约5500万吨。淘汰后产生的供给缺口也主要将由大型钢铁企业投产大转炉来弥补。
钢铁工业的投资结构也发生了较大变化,由过去的以投资冶炼领域为主,转而以轧钢和钢材深加工领域为主。目前我国钢铁工业固定资产投资中约70%以上的资金投向了轧钢和深加工领域。钢铁工业固定资产投资方向的变化表明目前我国钢铁工业的产能增长正在由单纯的数量增长转向结构调整为主。
从投资资金来源看,目前我国钢铁企业完成投资的资金来源主要依靠自筹,约82%的钢铁行业投资资金来源于企业自筹,仅有14%的资金是利用金融机构信贷资金,其他来源的资金比重不到5%。钢铁工业的固定投资不仅结构在优化,且资金来源主要依赖自有资金为主,未来受宏观金融紧缩政策的冲击较小。其中,中小钢铁企业的投资几乎完全依靠自有资金完成,大型钢铁企业投资的资金来源则比较多元化,除了自有资金外,还广泛地利用信贷资金以及资本市场进行融资。
我国的热轧板材能力均集中于国有和民营大型钢铁企业,热轧长线材能力则多集中于中小民营钢铁企业。由于中小民营钢铁企业经营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产能波动较大。热轧板材的生产不仅稳定性高,且目前是国内产能增长最为迅速的一个领域。由于板带材的附加值偏高,近年来我国大型钢铁企业均将产能向板带材转移,一线钢铁企业中长线材的比重正呈逐年下降的趋势。除了热轧板材外,冷轧板带、镀锌、彩涂、电工钢等板材深加工品种的产能增长也十分迅速。板材的生产实力已成为衡量钢铁企业综合竞争力的核心指标,未来一线钢铁企业之间的竞争仍将集中于板带材的生产上。
中国证券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