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0亿元,但是600多亿元的成本的增加必然会引发钢材价格的上涨。
在铁矿石价格不断上涨的同时,焦炭价格也在攀升。钢铁企业原材料大幅度上涨,可以说,钢铁企业确实进入了高成本时代。
企业消化成本弹性减小
2008年以来,人民币升值速度明显加快,在一定程度上冲减了铁矿石价格上涨对我国钢铁行业的影响。然而,随着人民币汇率的上升和国内钢材价格的提高,国内外钢材价差逐渐缩小。目前国际市场螺纹钢价格为每吨550美元左右,折合人民币4100元左右,国内市场价格也已达到4000元,个别地区高达4300元,已超过国际市场价格。可以说,在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不断创出新高的同时,国内钢材价格继续上涨的空间已明显减少,利用国内外钢铁差价,扩大出口来缓解国内钢铁产能过剩矛盾的空间也越来越小。
2008年铁矿石价格大幅度上涨,钢铁企业将如何消化这种成本压力呢?目前国内钢铁企业首先使出的第一招,就是产品价格上涨。国内钢铁企业继续上调各品种钢材的价格以应对原材料价格的上涨。然而这一招的效果,要取决于下游房地产、工程机械、汽车、家电等行业的承受能力。同时成本推动型价格上涨也有可能使全社会通货膨胀从温和状态向恶性状态发展。而且,下游房地产、工程机械、汽车、家电等行业的价格弹性将因此减小,行业利润率进一步压缩,从而反作用于钢铁行业,显然,这一招的效果越来越有限。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罗冰生认为,消化成本压力最关键的是靠科技进步,靠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来增加效益空间。
转变增长方式需要政策扶持
我国《钢铁产业发展政策》明确规定:“钢铁产业布局调整要综合考虑矿产资源、能源、水资源、交通运输、环境容量、市场分布和利用国外资源等条件。从矿石、能源、资源、水资源、运输条件和国内外市场考虑,大型钢铁企业应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钢铁产业发展政策》公布实施两年以来,除首钢搬迁曹妃甸和鞍钢营口鲅鱼圈两个沿海钢铁基地开工建设外,有关产业布局调整的其他方面要求落实不够。
共4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