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企应积极引进CDM项目节能减排
沙钢计划三年内再投30亿元用于环境优化。业内人士认为,国内钢铁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不能忽视环境因素。钢企应积极引进CDM项目节能减排,节约资金的同时引入先进技术,推动钢铁工业健康发展。
综合国内媒体28日报道,江苏沙钢集团计划在今后三年,再投30亿元深化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力争到“十一五”末,实现吨钢综合能耗降至600公斤以下标准煤,吨钢耗新水降至3.6吨,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提高到97.55%,各类煤气利用率100%,其他污染物排放指标全面达标,全面完成国家提出的节能减排各项任务目标。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曹凤中认为,环境优化增长是钢铁工业发展的大趋势。钢企可以在优化环境的改革中摆脱传统粗放型增长方式,实现绿色制造。依靠科技进步提高企业发展内力;发挥规模效应控制钢铁产业的新增产能;推行清洁生产标准规范钢企环境行为;淘汰落后产能提高钢铁工业发展质量;积极开展环境规划环境评价促进钢铁工业健康有序发展等等都是环境优化钢铁工业增长的有效途径。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中国钢铁业的CO2排放量占全国10%,占大城市的35%至40%;SO2排放量占全国的7%,大城市的20%。能源消耗占全国总消耗的10%,吨钢能耗比国际领先水平高出15%至20%。
我的钢铁研究中心研究员张铁山与世华财讯交流时表示,中国钢铁企业想缩短在节能降耗方面与国外先进国家和企业之间的差距,积极参与全球碳排放交易不失为良策。这既可以缩短时间,引进先进技术,还节约了发展所需要的资金,甚至带来一定的利润。特别是在国内资源能源相对紧张、环境压力大的时候,积极引进《京都协议书》中的清洁发展机制(CDM)项目具有战略意义。
2005年2月,《京都议定书》作为首个以法规形式限制国际温室气体排放的法规正式生效,发达国家开始履行二氧化碳减排义务。工业发达国家的企业如果在不减产、在本国通过技术改造情况下实现减排,成本会很高。可以通过提供资金和技术的方式,在发展中国家实施具有温室气体减排效果的项目,项目所产生的温室气体减排量用于发达国家履行京都议定书的承诺,这样做成本会明显降低。即中国可以通过把二氧化碳等卖给发达国家赚钱。
世界银行研究表明,全球碳交易的需求量在近5 年间预计为每年7 亿—13 亿吨(1吨碳约与3.7 吨二氧化碳含碳量相当),交易值可达每年140 亿—650 亿美元。除美国以外的发达国家每年将需要通过CDM 购买2 亿—4 亿吨二氧化碳当量的温室气体。到2010年中国碳减排交易市场将占到全球的45%。按照目前二氧化碳减排量8欧元/吨的价格,减排节省下来的二氧化碳减排量指标卖给发达国家,将是一笔不菲的收益。据悉,目前二氧化碳减排量的交易已经成为不少企业的收入来源之一。2006年全球碳减排交易规模已达300亿美元,中国占了近1/3份额。
2007年底,江苏沙钢集团与西班牙ENDESA电力集团公司正式签署了年100万吨“CO2减排额购买协议”。根据该协议,在《京都议定书》框架下,ENDESA电力集团公司每年向沙钢集团购买不低于100万吨CO2减排量。通过价值置换,沙钢集团预计每年创综合经济效益800万美元。2008年1月19日,宝钢与英国瑞碳公司和瑞士信贷集团在上海签署“高炉煤气发电碳减排购买协议”,在此期间英方会向宝钢总体投资超过6,000万欧元,用于购买这一项目所创造的每年150万吨二氧化碳减排量。
环球外汇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