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前,钢铁产品出口关税政策调整刚刚尘埃落定。近日,关于“钢铁出口企业资质标准即将出台”的传言再度搅热市场。
“知道出口企业资质的门槛定为多少吗?”最近上海奥太实业有限公司郭总经理四处打听消息。和郭总一样,这也是大多数钢铁贸易商们十分关心的问题,因为这将直接影响到公司的全年销售计划和利润。
接近中钢协的消息人士向本报记者透露:“钢铁出口企业资质标准已经基本制定完成,但是一直没有对外界公布。目前市场上广泛流传的一万吨出口额的标准很可能被采纳。”
黄金时代一去不返
钢铁产品出口关税调整的“靴子”落地了。钢铁出口企业们都在焦急等待另一只“靴子”的落地。
关于出台钢铁出口企业资质的消息最早出现在2007年的夏天。
“那时候只要是出口的单子,就没有不赚钱的。”天津钢铁贸易商郑东称2007年的上半年为中国钢铁出口的黄金期。
在巨大利润的吸引下,几乎所有的钢铁企业和贸易商们都把目光投向了海外市场。“能接到大单子当然好了,接不到大单子,一两千吨甚至几百吨的小单子我们也照做。”郑东告诉记者说。
受此影响,国内钢铁在出口贸易中出现了无序恶性竞争局面,很多情况下,中小型钢贸企业为了拿到国际订单,不惜采取内战式价格竞争。
“当时国内钢材出口亟待企业资质的出台来收缩恶性竞争局面,进而达到进一步控制出口的目的。”北京兰格钢铁信息研究中心主任徐向春接受采访时表示。
徐向春分析,政策出台之所以一再推迟,一方面原因是国家针对钢铁的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效果已经显现出来,2007年9月、10月、11月连续三个月出口额下降。一方面受到出口退税调整的影响,钢材出口利润不断下降,贸易商们出口的积极性已经大大减弱。
贸易商将被砍掉大半
政策出台牵动着多方神经。即将出台的资质认证名单中有哪些企业,而又有多少家企业被挡在钢材出口的门外呢?
目前,虽然具备出口资质企业的名单至今没有公布,但据上述消息人士透露,获得钢材出口资质的企业将以中钢协会员单位为主,而三分之二的贸易单位都将被砍掉。
根据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的统计数据,2006年我国钢材出口企业达到11661家。据估计,2007年出口企业在1万家以上。而万余家钢材出口企业中,钢材生产企业的数量仅为数百家,其余的钢材出口企业基本都是贸易型企业,有些企业甚至一年只有1000吨的出口量。
在绝对数量上占据优势的、出口量较少的贸易型出口企业成为了此次资质标准制定“打击”的重点对象。
联合金属网分析师张平向记者表示:“如果从1万多家中同时砍掉9000多家企业的出口,造成波动太大,最好合理适度地对国内出口企业进行删减,最终幅度可能保留1000家左右出口企业。”
实际上,钢铁贸易商鱼龙混杂的局面已经引起相关部门注意,虽然政策还没有出台,但是提高企业出口门槛这点毋庸置疑。一些外向型钢铁企业如果不能拿到出口资格,将受到极大不利影响。
出口利润无以为继
频频出台的钢铁出口政策已使贸易商变成了“惊弓之鸟”,对于钢材出口资质认证,大部分贸易企业都表示不能接受。
湖北钢材出口贸易商刘建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关于企业和资质调整,首先不能将那些善于开拓国际市场的企业置于出口大门外,如何进行有效的管理,政府有关部门需要科学规范。”
山东、河北、上海、湖北、辽宁、广东等省份的外向型钢铁企业较多,中小型企业数量也较多。记者采访中了解到,这些中小型企业除了少部分为了保住海外长期合同之外,在“赔钱赚吆喝”之后,大部分企业已经不再考虑出口了。
刘建军给记者算了一笔账:“经过几次税率调整,铁矿石价格上涨直接拉动成本上涨,夹在中间的贸易商们的利润已经微乎其微了。经常一笔几千吨的小单子做下来,最后不赔钱就不错了。”
张平表示,随着钢材成本的推升,企业利润也跟着大幅缩水,今年即使不实行资质管理,钢材出口量下降也成为不争的事实了。(华夏时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