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创新和管理。中国工业工程学会会长齐二石说,这次危机暴露出我国制造业创新不足、管理粗放的问题,科技创新和经营管理对企业发展的贡献力不高,高投入、低产出的情况较多。继承型、模仿型的生产技术使得工业企业难以摆脱低端生产制造业态,很难依靠技术的“唯一性”实现市场的“专有性”;家族式、封闭式的管理形态使多数企业难以通过制度蜕变解放生产力,很难依靠“制度活力”激发“生产活力”。危机再一次向我们揭示,坚持科技创新、提升管理水平对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意义重大。
企业行动志在开拓明天
记者调查发现,大多数自有品牌企业因为掌握专利技术和更多市场定价权,在危机中受冲击较小,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此次危机对提升民族品牌价值、开拓民族品牌生存空间、打造“品牌中国”的积极意义。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契机,成为企业被“倒逼”出来的自觉行为。
深圳的“中兴”“华为”公司在危机中通过购买欧美优质资产和向发展中国家拓展,提升了品牌影响力;生产电动机系列产品的苏州“宝时得”公司凭借60多项新技术,销售业绩保持30%的高增长;青岛“凤凰”印染公司所有产品均以自主品牌出口,避免了与竞争对手的同质化竞争,因为牢牢掌握议价权,今年以来3次提高产品售价,仍然订单不断。
很多企业界人士表示,金融危机发生后才意识到合理发展国内、国外两个市场的重要性,如何开拓国内市场需求、调整产品需求布局成为众多企业的共同关注点。珠三角、长三角等地的纺织企业尝试通过提高产品附加值开拓国内高端市场,电子通信产品生产企业越来越重视研发并营销适应农村市场需求特点的产品。一些有实力的企业开始在国内并购内外资优质同类项,重组、优化企业资源,为危机后的大发展积聚着力量。
在许多企业将发展重心转向国内的同时,一些眼光更长远的企业则把目光瞄准国际市场,一方面加速填补海外同类公司留下的市场空白,并研究通过参股、收购等形式并购大幅缩水的海外优质资产;另一方面招募行业内高技术人才和高级管理人才,协商购买先进技术,为企业的发展储备强大动力。还有一些大型外贸企业,通过向海外延伸产业链,加强对原料的控制力和对终端市场的影响力。中纺集团和山东新华锦集团分别通过加速进入巴西大豆原产地和收购海外核心零售商,实现经营模式从低利润区向高利润区的转变,在国际产业分工链条上占据更为有利的位置。
记者10月中旬在广东地区采访时发现,部分企业在面对国内外不利经济形势带来的挑战时,心理恐慌大于眼前困境,信用危机大于经济危机,期盼外力大于主动自救。时间仅过去两个月,在国务院和各级政府连续出台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政策引领下,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迎难而上,“信心”正在重新成为整个社会最看重的“精神支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