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发改委6月19日晚发布公告,自6月20日起,汽油、柴油价格每吨提高1000元,航空煤油价格每吨提高1500元。从2008年7月1日起,将全国除西藏自治区之外的省级电网销售电价平均每千瓦时提高0.025元。
消息发布次日,沪深股市大幅高开,上证指数上涨3%以上,迎来近半个月以来罕见的阳线。油价、电价上调,能源、电力等“受益”板块应声而涨在情理之中,而实际情况是,包括那些“受损”板块在内的大部分股票均走出上涨行情,则出乎很多人的意料。当然,A股当天的走势取决于很多因素,特别是连续大幅度下跌后,风险已得到比较充分释放,整体投资价值开始显现。但是,成品油、电力涨价将加大企业生产成本,影响盈利能力,同时,基础产品价格上涨将直接或通过价格传导机制推升物价整体上涨,并将绷紧货币政策和宏观调控的神经。这些都是显而易见的“利空”,为什么投资者视“利空”出台为上涨契机,踊跃入场呢?
合理的解释是:除了少数“受益”板块,油价、电价上涨虽然对绝大多数企业具有确凿无疑的负面影响,但是,如果油价、电价不涨,则对宏观经济、企业整体盈利具有更大“杀伤力”,权衡利害,涨价因此反而成为“好事”。
国际油价大幅飙升有诸多原因,其中,以中国、印度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需求扩张,以及美元贬值态势下,投资者选择石油、黄金等大宗商品作为避险工具为主要原因。有几个数据可以佐证上述判断,其一,中国占据全球石油新增需求三分之一以上;其二,中国需求一半依赖进口;其三,金融投资占全球石油总需求从几年前的16%左右上升到目前60%左右。上述情况表明,只有中国等新兴经济体的需求得到遏制,美元贬值趋势放缓,国际资本改变预期,国际油价的走势才可能掉头向下。
中国高额“补贴”用油,客观上放大了国内需求。此次上调成品油价格,将逼迫消费者提高用油效率、减少用油或寻找石油替代品,价格杠杆将发挥遏制需求的显著效果。加上美国政府财经(相关:理财 证券)高官最近多次表示支持强势美元,以及美国国内通胀压力加大等因素,使人们普遍相信美元贬值已经接近尾声,这些因素综合起来,将改变国际资本的预期,从而遏止油价进一步攀升。事实上,中国宣布上调成品油价格当天,国际石油期货价格即大幅度“跳水”,正是反映了国际资本对“中国需求”将下降的预期。
从国内情况看,“补贴”不仅让公共财政包袱过重,也令炼油企业困难重重。由于“补贴”并未完全覆盖亏损,导致炼油企业“多生产多亏损”,不得不减产、停产,致使成品油供应始终处于紧张状态,部分地区甚至“断顿”,给企业生产带来不稳定因素。涨价后,炼油企业亏损情况将得到一定程度缓解,市场供应反而可能得到较好保障。对企业而言,“涨价”总比“断顿”更强。从长远看,提高资源类产品价格,是中国经济朝资源节约型社会迈进的必由之路。增长模式改变、产业结构升级不会自然实现,资源产品价格提高,会自然遏制高能耗产业的发展,促进全社会的节约意识,促使资本投向节能环保产业和技术,有利于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
CPI高企、通胀压力巨大、企业盈利能力下降等现实情况,使中国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接轨国际市场的改革犹豫不定。其中,短期利益和长远目标,民生保障和经济平稳等,均是决策者必须反复权衡的重要因素。很难说此次涨价已经“一步到位”,变数仍在各种变量的矛盾冲突中酝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