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化建设滞后。物流是跨地区、跨行业的运作系统,标准化程度的高低不仅关系到各种物流功能、要素之间的有效衔接和协调发展,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物流效率的提高。物流器具标准不配套,托盘标准化没有推行,严重影响了物流的效率。
信息化程度低,现代营销和经营水平不高。目前不少从事钢材贸易的经营企业,大多还处于电话联系、手工操作、人工装卸较低层次的运作段。而在现代物流系统中,物流信息并不局限于单个企业的内部,需要在相关企业进行广泛的交换。在相关交易者之间进行网络连接,零售企业向批发企业或厂商发出的订货信息会同时发往物流企业,从而实现即时交货。但现在绝大多数的钢材贸易商是依靠纸媒体的信息传递,这显然是无法实现钢材的现代物流。
尽管我国刚刚起步的钢铁流通领域内的物流企业还存在诸多问题,然而其发展的前景十分广阔,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和成长空间。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市场经济的逐渐成熟、全球经济结构调整及产业的不断升级,这都将使我国钢铁行业的物流业的地位和作用发生深刻的变化,物流业必须成为促进我国钢铁工业和钢材贸易蓬勃发展的重要载体。
国内钢铁物流发展思路
物流产业作为一个服务型的产业,应该也必须紧跟相关行业的发展思路,这样才不会导致与市场需求的脱节。
纵观我国钢铁行业未来几年的发展趋势,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全球钢铁市场买方化,对产品的质量、技术含量等要求越来越高。
客户需求个性化,对钢材的品种、规格需求越来越多样化,企业的生产模式由原来少品种大批量模式转变为多品种少批量模式。
生产工艺先进化,提倡节能-清洁型的生产技术以及短流程的生产工艺。
针对以上特点,我国钢铁流通领域内的物流企业应遵循以下的发展思路:
加强连锁企业内部物流配送中心的建设和管理
整合物流资源,建设专业化、社会化的物流企业
积极组织生产资料分销企业完善服务功能
鼓励有条件的大型制造企业投资发展专业物流公司,或与第三方物流企业合资发展物流业务
吸引外资投资中国物流产业,参与中国传统物流企业的重组和改造,提高中国物流现代化水平。
推进信息化建设和发展现代物流,是钢铁企业提高管理水平、增强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我国钢铁流通领域内的物流企业,要学会利用多年来积累的大量的人才、技术、经验优势,帮助钢铁企业逐步占领全球市场,实现产品的“零库存”,提高生产效率,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成本,增加效益,为钢铁企业提供更高更快的市场反应灵敏度,满足客户对产品的高质量、低成本、准时交货等各方面的高质量要求,加速发展我国整个钢铁产业的腾飞。
共2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