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矿石谈判尴尬收场之后,中国钢铁企业正在试图加快与澳大利亚矿山企业进行股权合作,寻求解决资源供应的新途径。
9月1日,本报记者获悉,包头钢铁集团(下称“包钢”)已经与澳洲铁矿勘探公司Centrex Metals Ltd.(下称“CXM”)就班格鲁磁矿合作项目签署了一系列协议。
这已经是一周之内第二起中国钢铁企业与澳大利亚矿山企业签署类似的协议。在此前的8月31日,澳大利亚矿商Aquila Resources Ltd.表示,已与宝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在铁矿石、煤炭和锰项目的开发方面进行合作。
实际上,在更早之前,鞍钢、武钢、华菱钢铁、河北钢铁等企业都已经在探索与澳大利亚矿山企业的战略合作。
股权合作换资源
“包钢与CXM有深厚的合作基础,对双方很了解。”参与上述投资项目的澳大利亚投资署大中华区首席代表王恒岩对记者表示,包钢将与CXM成立一个合资公司,分期对班格鲁以及明布瑞进行勘探和开发建设,形成一个年产300万吨铁精矿的采选配套开发项目。
项目的总投资约3至4亿澳元。包钢出资共4000万澳元,分三期支付,4000万出资全部到位后,包钢可获得班格鲁项目50%的股权。
“类似这样的交易,目前在中国有很多。”王恒岩说。
宝钢就是这样的交易项目。据了解,宝钢集团将通过向Aquila投资最多2.856亿澳元获得后者15%的股权,Aquila将以每股6.50澳元的价格向宝钢集团配售至多4395万股股票,这将使宝钢集团成为Aquila的第二大股东。该交易将标志着宝钢首次直接投资澳大利亚矿山企业。
武钢的“收矿”动作也令人瞩目。7月20日,武钢也与CXM公司签署了合作开发南澳铁矿项目。根据协议,武钢向CXM定向增发股票,收购完成后,武钢将成为CXM公司第二大股东,拥有CXM公司一名董事席位,双方还共同出资开发南澳埃尔半岛中部和南部铁矿项目,预计铁矿总量达20亿吨以上,品位约30%,通过磁选可获得65%以上的精矿。
与投资澳大利亚矿山企业同一时间,武钢还以相同模式与加拿大铁矿公司consolidated Thompson(简称CLM)完成了一单交易。根据协议,武钢成为CLM公司的最大股东,获得CLM公司Bloom Lake铁矿石项目25%的股权及50%的产品。
而在7月1日,鞍钢增资澳大利亚金达必金属公司计划通过所有审批,并完成配股程序。鞍钢在进行1.6206亿澳元的配售交易后,认购金达必金属公司19065.88万股的股份,持股权升至36.28%,成为金达必公司的第一大股东。此外,鞍钢集团和金达必将进行最后阶段的项目投资,各自出资1.4368亿澳元,共同完成总耗资5.34亿澳元的卡拉拉铁矿石项目。
王恒岩表示,澳大利亚具有很多中小型铁矿石项目,这些项目基本对外资开放;目前,越来越多中国钢企赴澳投资铁矿石项目并获得一定成果,主要是中国钢企在采矿技术上具有优势。此外,中国钢铁业还有诱人的市场需求以及雄厚的资金实力。
海外收矿不会止步
对于中国钢铁企业密集投资澳大利亚矿山企业,中钢协秘书长单尚华曾表示,这不是一时兴起的现象,“只是前期播种后,有的到了收获的时候”;但钢企海外收矿的步伐会越来越快,因为,“和日本比起来,我们手上这点资源不值一提”。
无论是武钢集团总经理邓崎琳、鞍钢集团总经理、宝钢集团董事长徐乐江,还是中钢协官员,在公开场合被媒体问及海外收矿的进展,几乎都表达了同一个态度——要加快获取海外资源的步伐。
数据提供商Dealogic提供的数据显示,今年以来,中国公司在收购和参股澳大利亚矿产资源类公司方面拟进行和已经完成的投资达97亿美元。这几乎是2008年全年此类投资的三倍多。
在中国企业海外并购潮的背后,是中国确保矿产资源供应安全的努力,而具体方式就是使自己的海外矿产投资金额与国内的矿产资源需求相匹配。
《华尔街日报》指出,花旗投资研究(Citi Investment Research)用日本上世纪70和80年代的此类资源交易作基准,估算出了中国在澳大利亚矿产业的持股将会增加到多大规模。
花旗投资研究估计,日本手中澳大利亚矿业资产的净现值为200亿美元,而澳大利亚的矿业公司每年会向日本出售约150亿美元的矿产品。
鉴于澳大利亚目前每年向中国出售约220亿美元的矿产品,要达到日本的水平,中国需要拥有价值300亿美元的澳大利亚矿业资产,是中国手中当前这类资产的三倍多。
鞍钢集团一位高管表示,目前,中国钢铁业在海外的铁矿石项目“基本都不是最大最重要的项目,以中小矿山居多”,但“这是没有办法的办法,获得大项目的可能性很小,只能先从小项目入手”。
英国巴克莱银行驻北京的一位矿业分析师表示,中国在模仿日本二三十年前走过的路,但问题是,“好东西都已被人瓜分了”;不过,中国无疑对铁矿石供应商最具吸引力,在合作时作出适当让步,并把收购范围放大一些,还有成功的机会。
共2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