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海淀大街8号——39层的中钢国际广场前,车水马龙、川流不息。SINOSTEEL——中钢集团的牌子不时地吸引着人们的目光。
许多人感到惊讶,中关村竟然有这样一家钢铁公司。事实上,它不是一家传统意义上的钢铁公司,但它的业务却涵盖了钢铁工业生产链上的除炼钢外的几乎所有环节。中钢用它特殊的战略定位和经营方式在中国钢铁工业中打造了一个超过1200亿元的市场,而且这个市场每天都在扩大。它的成长速度甚至超过了中国所有的炼钢企业。
向世界500强进发
2003年,中钢集团销售收入只有130亿元,2007年突破1200亿元整数关口,四年增长867%,实现持续快速增长,相当于四年再造了八个中钢。2003年,中钢集团的利润只有2亿元,2007年的利润总额突破30亿元整数大关,四年间增长了1445%。
在中国企业500强排名中,中钢集团由2003年的第150位上升到了2007年的第60位;按照国家统计局发布的中国最大500家企业集团排名,由2003年的第105位上升到了2007年的第42位;在中国服务业企业500强的排名由2005年的第59位上升到了2007年的第28位。
2008年1—5月,中钢集团又实现主营业务收入692.4亿元,同比增长78.5%,全年主营业务收入有望突破1500亿元。中钢集团距离世界500强只有一步之遥。
服务大旗定天下
中钢的盈利模式,中国没有可比对象,全球可能也没有。在中国150家央企中,“中钢模式”、“中钢现象”已经成为一个新型国企的成长样板。更多的人希望解开它的成功密码。
有人说,中钢的成功在于“以服务为本”的战略,为企业打开了生存与发展的空间;有人说,中钢的成功在于市场,两者的距离不足1毫米,这给中钢发展带来了活力与动力;有人说,中钢的成功在于发现需求,它不停地为中国钢企寻找铁矿石,它二十四小时不停地修补着中国钢铁产业链条的短板。而一个旁观的局外人士认为,在这个充满诱惑与挑战的年代里,中钢坚持不懈地做了自己该做的事情。
“2007年12月5日,在中钢与宝钢签署战略合作伙伴的仪式上,宝钢一位高管问我,中钢在钢铁产业摸爬滚打20年,为什么不去投资建钢厂呢?”
今年6月17日,中钢集团总裁黄天文面对20多家媒体采访时,把这个问题再次抛向了自己。
“中国钢铁行业竞争激烈,进入钢铁生产领域,代价太大,也非中钢所长。经过十多年的发展,中钢集团在某些领域已经形成了较为突出的优势。中钢积累了丰富的矿产资源开发经验;拥有覆盖全球的营销网络和物流服务系统,是中国主要钢铁生产企业的原料供应商和产品代理商,与国内外众多企业广泛建立了长期战略合作关系;所属科技企业在探矿、选矿、热工、环保、耐火材料、金属制品等领域,有较强的科技研发实力;具备工程项目总承包和综合配套能力,拥有国际招标和投资评估咨询机构。”
黄天文承认,对于拥有82家二级单位的中钢来说,这些业务,表面上看起来有些杂乱,中钢到底应该做什么呢?实际上,中钢集团已经初步形成了围绕钢铁生产企业提供上下游综合配套服务的基本格局。
根据这一特点,中钢集团明确了自己的总体发展思路:树立一个品牌——中钢/SINOSTEEL;品牌定位为钢铁工业和钢铁生产企业提供综合配套、系统集成服务;实现两大目标:2010年前后达到进入世界500强的基本条件;成为在世界上具有重要影响力并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大型跨国企业集团。
“我们为餐馆提供大米、蔬菜等原料,甚至提供订餐客户,但我们不经营餐馆。”黄天文打了一个形象的比方。
三大主业定乾坤
明确了中钢集团的定位,要真正让由行政划拨捏合起来的中钢在市场中站住脚,那又是另外一回事了。中钢市场化的战略重组再次推上前台,带有强烈中钢个性的“削藩”行动,最终确立了公司三大主业的行业竞争优势。
从2004年开始主政中钢集团的黄天文在公司的重组中保持了一份清醒与冷静。
“我们自始至终在抵制诱惑,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中钢集团在处置不良资产的同时,明确‘冶金矿产资源开发与加工;冶金原料、产品贸易与物流;相关工程技术服务与设备制造’为集团三大主业,集中优势资源投入到三大主业,以提升核心竞争力。主业一旦确定,就应该坚定方向和目标,不可朝定夕改。中钢集团过去几年开展的并购重组,均是在主业范围内,综合考虑产业链功能完善的需要而展开的。”
中钢集团一位高管向记者透露,短短的4年时间内,中钢拥有了8个单项的全国冠军。
目前中钢有五大产业:中钢矿业、中钢炭素、中钢耐火、中钢铁合金、中钢装备制造。铬矿进口和萤石出口位列全国第一;铁矿石进口位列全国第二,商贸企业第一;锰矿进口位列全国第二;镍矿石、铁合金进口,焦炭出口位列全国第三。中钢集团是世界第二、亚洲第一大冶金轧辊供应商;世界第四、中国第一大炭素制品供应商;中国第五、冶金行业最大的设备供应商;中国最大、品种最全的耐火材料制品供应商;中国最大的铁合金制造商;世界第二、中国最大的碳化硅制品供应商。
“在中国钢铁企业的群雄之争中,中钢成功打造了自己的盈利模式。”一位钢铁业老专家不无感慨地对记者说:“中钢不生产一吨钢,也没有一个钢铁厂,但钢铁企业离不开它。”
海外拓展建“粮仓”
当中国连续10多年成为世界第一大钢铁生产大国的时候,铁矿石供应不足的隐忧开始显现,而像铬矿、镍矿、锰矿这些战略资源的稀缺凸显了中国钢铁产业链的短板,这些问题一度引发了人们对中国产业安全的担忧。高举服务大旗的中钢抓住这次发展的战略机会,把触角伸向了海外。
黄天文自豪地告诉记者,“2007年中钢1235亿元的销售收入中,来自海外的收入比例达到40%。我们希望在不久的将来,这个比例能提高到50%。中钢要变成一个真正的跨国公司。”
记者在中钢集团的展厅里看到,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中钢就勇敢地“走出去”开发矿产资源,迈出了国际化发展步伐。在澳大利亚和南非建设了铁矿、铬矿资源基地,为我国钢铁工业的发展做出重要贡献。2004年以来,中钢集团进一步加大国际化经营力度,加快了走向世界的步伐。
黄天文表示,中钢集团充分发挥自身的传统优势,突出冶金矿产资源开发的主业,将海外矿产资源开发作为对外投资的核心重点突破,并制定了“长短结合、大小并举、远近共存”的方针,坚持长远利益与短期利益相结合、大项目与小项目相结合、远期项目与近期项目相结合,坚持以权益矿为主,形成格局多元、形式多样的海外矿产资源开发模式。
在此战略规划的指导下,中钢集团海外资源开发不断取得进展,在原有恰那铁矿、南非ASA铬矿项目基础上,又新开发了澳大利亚MIDWEST铁矿项目、南非SAMANCOR铬矿项目、津巴布韦ZIMASCO铬矿项目,澳大利亚PNN铀矿项目,并在印尼的镍矿开发取得重大突破。矿产资源开发基地的建设,奠定了中钢集团海外事业的发展基础,将为我国钢铁工业和国民经济长远发展提供战略资源保障。
黄天文向记者表示,中钢海外收购矿石资源的脚步一刻也没有停下。记者了解到,截至目前,中钢收购澳大利亚中西部公司已经获得重大进展,距控股中西部公司只有一步之遥。如果中钢成功控股中西部公司,意味着中国企业海外收购矿山取得标志性突破。
目前,中钢集团在海外设立了23家子公司和两个代表处,着力打造中钢国际、中钢澳洲、中钢南非、中钢德国、中钢印度五大海外区域核心公司,分别辐射东南亚地区、澳洲地区、非洲地区、欧洲地区及南亚地区。
中钢集团坚持“合作、友谊、双赢、发展”的理念,在“走出去”的过程中,充分遵守东道国的法律法规,尊重当地风俗习惯,处理好与当地各方面的利益关系,通过互利合作实现共同发展。为国际化经营营造良好和谐的外部环境。
黄天文举了一个例子,中钢集团在海外投资兴业,为项目所在国家创造了数千个就业机会,带动了当地经济发展,提高了当地群众的生活水平。同时促进了当地政府的税收增长,仅中钢澳大利亚公司一家,一年累计上缴各类税收就达到9250万澳元,充分履行了跨国企业的社会责任。
“我们为餐馆提供大米、蔬菜等原料,甚至提供订餐客户,但我们不经营餐馆。”黄天文打了一个形象的比方。
中钢集团海外投资的成功案例
恰那铁矿位于西澳大利亚皮尔巴拉地区,由中钢集团与澳大利亚哈默斯利公司共同出资开发建设,中钢集团持股比例为40%。矿山生产规模为1000万吨/年,自投产以来,已成功运行17年,累计生产超过1.5亿吨铁矿石,全部通过中钢集团销往中国。恰那铁矿是迄今为止中澳两国最大的工业合营项目之一,曾被誉为“开创了澳大利亚铁矿发展史上的新时代”,得到了中澳两国领导人的高度重视。
南非ASA铬矿,是中钢集团与南非林波波省北方公司的合资项目,中钢集团持股比例为60%。矿山储量4500万吨,相当于中国总储量的4—5倍,2008年生产规模将达到年产36万吨铬铁,成为世界上大型铬铁矿之一。该项目是中南关系史上最早、最大、最为成功的合作项目之一,为促进中南建交做出过历史性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