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钢的飞速发展 在竞争异常激烈的钢铁行业,一家民营钢铁企业何以跻身全国三甲并受到世界瞩目?何以成为全省首家销售超千亿元的财富巨人?在她奇迹般的崛起背后,究竟有一股什么样的支撑力量和发展逻辑? 江边崛起的钢铁巨人 这是一个连权威专家也称奇的奇迹。 国家有关部门日前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2007年全国钢铁企业排名中,宝钢、鞍钢、沙钢均以2000万吨以上的总产量位列三甲,跻身世界钢铁企业第一方阵。尤为值得关注的是,其中的沙钢集团由前年的第四名升至第三,粗钢产量达到2287.37万吨,这个数字是“大炼钢铁”的1958年全国钢产量的2倍以上。集团实现销售收入1155亿元,利税145亿元,成为江苏首家销售超千亿元的大型企业,也是国内唯一一家跻身行业前10名的民营钢铁企业。 有谁知道,就在30年前,沙钢还只是一个靠45万元起家的小钢厂?又有谁能想到,仅在10年前,沙钢才迈过年产粗钢100万吨的门槛? 世界钢铁行业公认的权威信息分析机构《世界钢铁市场动态》(WSD)董事长彼得·马古斯,被这个长江边崛起的钢城飞速发展的奇迹所震撼,称赞沙钢当家人沈文荣是“中国版的爱弗逊”,并预言沙钢在不久的将来会成长为爱弗逊创立的美国纽柯公司那样的钢铁巨人。 2007年底,省委书记梁保华来到沙钢,当听到沙钢年内将顺利越过2000万吨钢产量、1000亿元销售和百亿元利税三大“龙门”时褒扬有加:“沙钢是江苏三创的典型!” 独辟蹊径的创新之路 资金密集和技术密集是钢铁行业的典型特征。沙钢所以能走出跳跃式发展之路,根本的“秘诀”是独辟技术创新路径:引进—消化吸收—改造创新。沙钢集团总裁沈文荣认为,在落后世界钢铁技术20年的情况下,必须破除“小步年年跑,年年有提高,纵比有进步,横比仍落后”的技改怪圈,只有通过引进消化吸收,走集成创新之路,才有可能迎头赶上。 沙钢发力,始于20年前成功引进75吨电炉连铸连轧的短流程生产线。虽然是二手装备,但工艺却是上世纪80年代中期美国钢铁工业赖以重振雄风的先进流程,在我国尚无先例。在引进过程中,沙钢组成自己的攻关小组,攻克了数十个技术难题,1991年顺利出钢,成为国内首家短流程生产线,被专家誉为“中国钢铁工业第三次革命的样板”。 两年之后,沙钢又选择了集世界先进工艺技术于一体的短流程项目:德国福克斯公司生产的90吨超高功率竖式电炉炼钢,连铸、连轧硬质高速线材生产线,在厂内竖起了“亚洲第一炉”,1996年建成后实现人均产钢1000吨以上。此后3年,沙钢在消化吸收的基础上,又建成了3条同等水平的生产线。至此,沙钢已成为国内电炉钢的龙头老大。 沙钢的技术创新,开创了世界钢铁行业若干先河。2003年,沙钢以2亿多元的低廉价格整体收购德国蒂森克虏伯在多特蒙德的一家钢厂,当时很多业内专家都认为沙钢只不过买回来一堆废铁,根本搞不起来。在随后进行的一场“世纪大搬迁”中,沙钢投入巨资,请世界著名钢铁设备供应商奥钢联进行脱胎换骨式的技术改造,建成了世界一流的650万吨长流程宽厚板项目。吨钢投入成本仅2300元,创造了“世界纪录”。 棋高一着的循环经济 没有国家投资、没有股票上市、没有债转股,沙钢只能靠低成本实现快速度滚动发展,其中循环经济功不可没。据统计,2007年,沙钢仅通过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创造的效益就近30亿元,占企业总利润的三分之一左右。 原来的流程是把铁水装入鱼雷罐车,送到炼钢厂,倒入混铁炉加热,然后再倒出来炼钢。在这个过程中,铁水每倒一次,温度要损失100到150℃。沙钢在上650万吨板材项目的时候就设计了新的工艺流程,以背水一战的胆略和科学的态度改革工艺,取消鱼雷罐车和混铁炉,让铁水不损失温度直接用来炼钢,仅此一项,每年可以节约5万吨标煤。沙钢人认识到,一个钢铁厂其实就是一个能源转换中心和资源利用中心,如果能够实现全面回收利用,就可以做到既节能减排又增加效益。如今,沙钢的煤气回收率高达99%,这在国内钢铁企业中算是顶级水平。据统计,沙钢去年利用煤气发电和干熄焦产生的蒸汽余热发电27.4亿千瓦时,占这家特大型钢铁企业45%的用电量。“七五”以来,沙钢花在环保和资源综合利用方面的技改投入累计达30多亿元,成功地建成了煤气、蒸汽、废渣、工业污水和焦化产品等“五大资源循环利用工程”,循环经济在沙钢显现了巨大的生命力,成为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新动力。 深谋远虑的做强之道 沙钢总是让人出乎意料。 2007年,沙钢成立钢铁研究院,研究院的院长是世界著名钢铁专家江介俊彦。研究院拥有4名院士和1名国外院士。目前,沙钢研究院正在国内外招聘研究人员,预计未来几年将投入8亿元,将研究院打造成一支拥有200名研究人员的开放式研究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