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钢忙重组 布点中西南
“武字号”老国企,曾经是武汉的经济支柱,在武汉经济发展史上写下过辉煌的篇章。但是,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他们中的不少企业陷入困顿,淡出人们的视野。
最近,记者在街头询问多位市民,谈及“武字号”,他们印象最深的,居然是“亏损倒闭”、“下岗失业”。事实真是这样吗?
记者近期走进这些企业,探访它们最新的消息,告诉读者它们现在的生存状况。
“政府将很快批准武钢在广西防城港建立一个产能1000万吨的新厂。”此言未息,3月11日晚,武钢集团总经理邓崎琳在全国两会记者招待会上再次强调,在重组的道路上,武钢集团会继续做下去。
触角遍三镇
在武汉,中巴车过了徐东右拐,售票员都会把头伸出车窗,扯着嗓子喊:“红钢城的!”武汉人的第一反应是,进了青山就到了武钢。其实,这些年,武钢不仅在长江南岸的青山区稳稳发展,还把触角伸至三镇的阳逻、江夏和沌口。
布点中西南
在全国范围内,武钢不仅走出了青山,还先后在中西南部的鄂州、昆明和广西落子,与当地钢企“联姻”。
2005年1月,武钢与鄂钢重组。同年底,武钢开始重组广西最大的国企柳钢。2007年8月,武钢重组昆钢尘埃落定。至此,武钢已成为生产规模近3000万吨的特大型企业集团。
昨日,记者联系上广西区发改委重大处一名负责人。他称,目前还没有获得国家发改委千万吨级钢铁基地的批文,但应该很快了,配套产业区路网正在火热开工中。
稳居前三强
武钢宣传部一名负责人说:“我国钢铁行业集中度太低,前10大钢企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比例还不到30%,规模效应无法显现。”他说,通过沿海异地改扩建,联合中部、西部和南部等骨干钢铁企业,调整结构,武钢将进一步壮大,确保稳居国内钢企前三强。“到那时,红钢城的天会更蓝,城市气息会更时尚。”
武钢越走越远,最后会不会离开武汉?邓崎琳在回答境外媒体这个提问时语气坚决:不可能搬走,武汉市对企业支持很大,我们会把环保搞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