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初期,太钢的工程技术人员只有1803人,个人收入每月也仅有几十元。1979年选派6名研究生到国内外研究部门学习成为了当时口口相传的一件大事。 如今的太钢,每年拿出3000万元重奖科技功臣,还大幅提高科技人员的待遇,优秀人才的薪酬可超过企业员工人均收入的3-8倍。每年都选送大量优秀科研人才赴国内外知名企业和科研院校学习。 1966年就来到太钢钢研所工作的教授级高工徐洪新,见证了太钢改革开放三十年来自主创新所取得的成就。他满怀激情地告诉记者:他是太钢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的受益者。最早工作时每月只有58元的工资,而且一挣就是十几年。如今退休工资每月都有几千元,还享受了国务院特殊津贴。看到太钢今天的巨大变化,他感到非常骄傲。算上返聘的工作年限,徐洪新在太钢已工作了42个年头,他说,在太钢没干够,只要太钢需要,还愿发挥余热为太钢的科技发展贡献毕生精力。 优厚的待遇和良好的创新环境,企业的骄人业绩和美好的发展前景,使多年来一直困扰太钢的专业人才流失严重问题得到了根治,太钢已由人才流失地转变成为吸引各类专业人才的高地。目前,全公司共有大学以上学历的专业人员11519名,占职工总数的32.97%。拥有中国工程院院士1名,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名,国内特聘专家25名,国外特聘专家17名,享受政府津贴专家34名,博士研究生19名,硕士411名,海外深造人员25名,省级以上人才库专家230名,高级工程师437名。他们正在为太钢的梦想贡献着自己的才智并不懈努力着。 重点培养50名高级管理人员、100名高级技术专家、500名优秀操作能手的“515”人才战略,加大了企业急需人才的培养力度,太钢先后与北京科技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天津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东北大学、太原理工大学联合办学,培养了280名中高级管理人才和工程技术人才。太钢既重视专业科技人员的创新活动,也重视群众性的创新活动,组织合理化建议竞赛和青年创新创效活动,推广职工先进操作法,开展岗位练兵和技术比武,激发普通员工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旺盛的科技创新能力,使太钢迅速抢占到一个个世界不锈钢技术研发的制高点。不锈钢、复合板、电磁纯铁、火车轮轴钢、花纹板、焊瓶钢等产品国内市场占有率第一。不锈钢制造成本世界领先,炼钢生铁、连铸板坯、热轧卷板等五项产品制造成本竞争力居行业第一。万元产值能耗行业最低。 “建设全球最具竞争力的不锈钢企业”,太钢人正在以强盛的创新活力,成就自己的梦想。